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

齋戒月見一個馬來西亞

一個馬來西亞不僅止一個口號,很多時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能輕易體會到這個概念的存在。

在回教徒齋戒月期間,我們雖不是回教徒,但因為在工作上經常接觸政府官員、馬來報章等同行,所以也要學習尊敬回教徒,并體諒他們在齋戒月期間不吃不喝的耐力。很多時候,我們即使帶著水瓶放在包包內,也不會輕易拿出來暢飲;即使肚子餓了,也不會拿出餅干來吃。

上星期采訪首相納吉在那示的活動,傍晚5時開車直至目的地,休息一下等待首相駕臨頒發援助金之后,也到了開齋時間。

由于會場準備的餐位不夠,在大家開齋時,我們非回教徒當然禮讓該些守戒了大半日的回教徒同行先坐。而我們就走到另一邊自由餐部分看看,那里也很多餓了一整天的馬來同胞,我和同行只有酌量吃了幾塊糕餅。

當同行看到我們幾個華文報記者站在一邊“沒得吃”時,很大方地站起身讓位給我們,我笑說其實不會很餓,請他們繼續坐著吃;但他們說:“我們應該輪流開齋,一起分享晚餐,不餓也要吃一點。”。

當時情形相當溫馨,他們為我們夾菜,端盤子等,雖然剩下的飯菜已不多,但我們依然吃得開心和感動。

以上這些情形足以凸顯出一個馬來西亞概念,由此可見,每個國民內心處都存在著這個概念,它不僅止是口號而已。

7 則留言:

  1. 种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啊!多美好。
    可是,为何在国人高喊一个马来西亚的当儿,某些领袖/前领袖却在那边嚷嚷着,试图分裂民族呢?

    是我把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搞错了,还是他们呢?
    = =|||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感覺多溫馨啊!
    可是卻不是每一個馬來族人這麼想啊!
    哪怕有一半以上的領袖能這麼想就已經足夠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嗯,
    無可否認,
    其實大馬各個民族之間其實還是不錯。
    好懷念在宿舍居住的日子。
    感謝他們,在我大一的時候,給了我美好的回憶。
    卡達山朋友教我做我的卡達山功課,
    馬來朋友常請我們吃水果。

    也許,在政治的干擾下,
    這些似乎很難看到,
    但是,
    不需要一個口號,
    馬來西亞都是很和平。

    只是,政治下,
    宗教種族成為了一個幌子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小風旋,很多人也是這么說,人民早在一個口號出來以前就已經和睦相處,雖然不是百分百。

    現在的馬來西亞,種族一體已經被政客當作籌碼來玩了,玩分化,玩隔離,玩猜疑。。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Jean,呵,是溫馨的。現實中也很多友族在其他種族有困難時伸出援手的真實故事。只是領袖不爭氣,不知道他們的同族人看到這樣的領袖會怎么想呢?

    回覆刪除
  6. YS,原來你有過和友族一起生活的經驗。你們真的很融洽,現在還有聯絡嗎?

    這些美好的回憶還是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節慶廣告上看到,只是買少見少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7. 當然有,
    雖然很難再次遇見,
    但是偶爾會發簡訊問候彼此。
    大家一起在大一互相扶持。
    那種感情,不需要什麽1Malaysia來說明。

    之前好像有討論過政治話題,
    大家似乎都是同樣的意見,
    是政黨分裂了各族群。

    那些政客不信?
    來來來,
    來東馬感受一下當地的各族和睦共處,
    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信仰宗教。

    不是什麽踩牛頭,

    oooO ↘┏━┓ ↙ Oooo
    ( 踩)→┃你┃ ←(死 )
    \ ( →┃√┃ ← ) /
      \_)↗┗━┛ ↖(_/

    回覆刪除

謝謝,並期待繼續收到你的留言 ★ヾ(*´∀`*)ノ 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