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

幾個小孩與我

阿仁問過我,會不會將以前做過的訪問做成剪報做收藏?這個阿仁對這一行很好奇,與很多人一樣,他們對別人的工作就是有興趣,好奇心和剛學會探索四周新事物的小朋友差不多。

被這麼一問,自己忽地想到應該要剪一下,因為自己總是想著“2年後不幹了”,有了剪報或許可以藉著過去“輝煌的一刻”,好讓自己自豪和自戀一番。

如果要剪的話,應該剪哪一類呢?採訪美食的時候,被問到我是不是專寫美食;採訪民生投訴時,也被以為專門接公眾投訴,諸如此類,事實卻不是。除卻總社以外,我們要做很多有的沒的,就如廣東人所說的:“正一周身刀,無把利。” 當然,我歡迎大家稱讚我們“飯飯掂”~

念中學時,每個人都有自己比較感興趣或優秀的科目,要是自己能將這些科目都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話,今天也許都不需想著“2年後不幹”,而是“2年後升級”了。所以,寫了幾年,開始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路線,那就是--親民路線。

政治和民生,哪個較容易寫?廢話。問過我這個問題的人都很明顯知道那是廢話。我問過某個做了十多年的老江湖,為什麼阿邊個寫的專欄那麼受歡迎,可以肆無忌憚評論某重量級人物或事件都平安無事,而我們連寫什麼都要“算過度過”?答案很簡單,別人有後台,你沒有。

比較之下,民生可以發揮的空間好像天空那麼大,一坐下就可以馬上動鍵盤。何須左顧右盼?只要想著自己是“為民服務、伸張正義、回饋社會”,那就已感覺自己很偉大。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,自然而然就覺得容易寫,而且寫得盡興。

做過的人物專訪不少,當然不是什麼名人或有社會地位的人物,但其實身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每個人都是這套戲的主角,都有被訪問的價值。所以每次遇到有故事的人,聆聽他們的故事,就好像給自己上了一堂課。

如果想收藏,我比較想剪下這些故事,當初的悸動。遇過三個小孩,三個有熱誠的小科學家,小小年紀對製作一份參賽作品的認真,的確令自己感到非常值得學習。(大人也可學習小孩,不要懷疑~)

似未完但確是完了,謝謝收看這一期我的故事。


有小朋友的天真,也有對科學的熱誠。


看我畫的卡通,代表我們三個哦!


可愛到。。。


身邊同學一直催小畫家快點畫給我看...

3 則留言:

  1. 訪問小孩比訪問大人或名人更輕鬆容易,心情也更開朗多了吧?^^

    找出自己要走的路就拼命的往前衝,千萬不要左顧右看,這樣你一定能成功。

    (我光會講,應該看看自己,反省反省才是)

    加油啦!一起加油。:)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当然来 8 一下:
    真的要两年后不干了?

    回覆刪除
  3. Jean,我訪問過不少小孩,那次覺得印象較佳,看見這三個小瓜心情很愉快,也佩服他們對科學那種熱忱。

    路怎麼走呢,真是要靠自己來,意念勝過一切。

    醫生,過了30轉型也很正常啊,沒有像一輩子做著一件事。我是這麼想啦,但是做不做到又是要看自己。

    回覆刪除

謝謝,並期待繼續收到你的留言 ★ヾ(*´∀`*)ノ 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