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出席講座、會議、會員大會或場面莊嚴的場所時,會不會自覺地關閉手機鈴聲呢?
基於工作使然,自己每次出席這類活動時會很自然地將手機調至震動模式。然而,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“自然”,將這動作養成習慣,依然還有很多人未習慣如何去尊重別人,尊重大會。
法庭內很少鈴聲大作,因為人們意識到其嚴重性,隨時會被視為藐視法庭而被判罪。多了法律的約束,再加上庭警會在開庭前一再提醒公眾,所手機響的機率幾乎是零。
不過在其他場合,就算消費人仲裁庭也好,人們都可以將手機靜音這件事拋諸腦後。對部分人來說,手機響不過干擾錄音、惹來現場他人不滿、中斷主講人和主持人,讓他們感覺尷尬,僅此而已。分別在於,法庭會判罪,不是法庭不需被判罪。
如果主持人沒有在活動開場前加以提醒,會場裡的鈴聲就會此起彼落,有些還將音效調至“漸強”,讓歌聲傳遍場內,當事人卻慢條斯理地查看來電者才接聽。識趣的人會趕緊關電話或匆匆離開接聽,有人則完全不理別人眼光,即場與電話那端暢談起來。
這種情況在戲院也相當普遍,該些手機大響的人似乎從不覺得這是失禮的表現,而有自我檢討的必要。
禮貌是一種生活態度,讓彼此覺得被尊重,也讓人心裡舒服。下次出席這些場合,記得把手機調至靜音。
最後,送上一段黃子華的棟篤笑: -《玩無可玩(外國人篇)》
“ 我真係唔明D中國人係做咩嘢既,你睇吓:“銀幕上講幾多,銀幕下講幾多。”
你唔知道你仲以為:“咦,配緊音噢係度。” 基於工作使然,自己每次出席這類活動時會很自然地將手機調至震動模式。然而,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“自然”,將這動作養成習慣,依然還有很多人未習慣如何去尊重別人,尊重大會。
法庭內很少鈴聲大作,因為人們意識到其嚴重性,隨時會被視為藐視法庭而被判罪。多了法律的約束,再加上庭警會在開庭前一再提醒公眾,所手機響的機率幾乎是零。
不過在其他場合,就算消費人仲裁庭也好,人們都可以將手機靜音這件事拋諸腦後。對部分人來說,手機響不過干擾錄音、惹來現場他人不滿、中斷主講人和主持人,讓他們感覺尷尬,僅此而已。分別在於,法庭會判罪,不是法庭不需被判罪。
如果主持人沒有在活動開場前加以提醒,會場裡的鈴聲就會此起彼落,有些還將音效調至“漸強”,讓歌聲傳遍場內,當事人卻慢條斯理地查看來電者才接聽。識趣的人會趕緊關電話或匆匆離開接聽,有人則完全不理別人眼光,即場與電話那端暢談起來。
這種情況在戲院也相當普遍,該些手機大響的人似乎從不覺得這是失禮的表現,而有自我檢討的必要。
禮貌是一種生活態度,讓彼此覺得被尊重,也讓人心裡舒服。下次出席這些場合,記得把手機調至靜音。
最後,送上一段黃子華的棟篤笑: -《玩無可玩(外國人篇)》
“ 我真係唔明D中國人係做咩嘢既,你睇吓:“銀幕上講幾多,銀幕下講幾多。”
仲要講埋曬D最隱蔽既嘢:“阿奶奶點解淨係錫阿四嫂、阿二哥點樣謀阿大佬啊... ” &~*%¥!
我點樣能夠同時處理咁多劇情jek? !
人哋鬼佬就唔同,鬼佬在戲院係唔講嘢ge... 人哋就算真係講,人哋係講英文!”
其实,我认为在这些场合时,主持人应该‘循例’ 提醒大家一次。
回覆刪除依然犯的, 捉去打靶
yenjai,提醒固然是好,有些人真的無心犯錯;但有些人真的應該遭人白眼,電話可以響幾次都不調靜音。
回覆刪除對了,有沒有人來告訴我,下面這些links to this post是怎麼回事?為什麼醬多??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