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

The Reader 為愛朗读觀后感




看了這么多部戲,為什么會選這部來介紹,不是因為我喜歡它的海報,也不是因為我以為自己很懂得寫影評,事實恰恰好相反。雖然我喜歡看電影,但我不太懂得表達一部戲多值得觀眾去欣賞、里面又何等吸引或者演員如何出色等,所以每次看了好電影之后,寧愿去找其他人寫的影評,來加深本身對該部電影的認同和感受。自己寫?遠遠寫不出來。

昨夜三更時分,帶著洶涌的眼淚看完結尾。我知道人家說它很傷感,但預料不到是這樣的,灰色的,沒有希望的。

爾后,上到這里來,想給它放5星半,但最后都找不到半顆星。我不禁這樣想,如果結局是Hanna Schmitz沒有死,我可能不會想到給5星半。是不是表示結局帶著遺憾會高分一些呢?我只可以這樣和自己說,它要讓你記住它,記住曾在某個夜晚,為了這個傷感的結局而流淚。

為了保住自己僅有的那一點尊嚴,選擇永遠保守著這個無法在眾人面前說出口的秘密;而知道這個秘密的人,盡管自己的供詞可以改變她一生,但為了讓她保留那份尊嚴,選擇了尊重她。

自卑,對自己而言是一種羞恥...

人有惻隱之心,所以觀眾容易被文藝片劇情所打動,或者評審也一樣。這類影片在國際頒獎典禮上要突圍而出,遠比舉刀虐殺,緊張得不給你喘息空間的恐怖片容易得多。

我以前對Kate Winslet的演技毫無印象,Titanic不是讓她發揮的電影。這部電影才終于讓我看到懂得演戲的她,全片中受矚目的不是她幫Berg洗身的那些畫面,你看到她在監獄里期待Berg的錄音帶那幕嗎?你看到他翻開圖書館借來的《The Lady and The Little Dog》,從首頁開始學認字寫字那幕,直到他寫短短兩行字的信給Berg嗎?我很欣賞她,和戲里的她。

飾演少年Berg的David Kross 雖有些青澀,但他在庭上和庭外面憂心地抽煙,聞訊自己掛念多時,曾經最依賴和迷戀的女人被判終生監禁時,留下的兩行眼淚都恰到好處。20年后,Ralph Fiennes 終于鼓起勇氣去監獄里與他一生中最愛的人相見,我體會到那種復雜的感受。

“她老了,憔悴了,不知道她看見我時心情會是如何?我呢?我又要如何?”

劇終了,等到出獄的時候,她不想離開,感化官說她根本沒打算要離開。我不知道她為何要尋死,是不是如我所想的,她無法再面對他呢?誰知道的可以告訴我嗎?

2 則留言:

  1. liyee,你是說,你也想看對吧?

    我發覺,我對那些可讓自己思想起了反思作用,看完后還可以反復咀嚼戲中訊息的電影特別有好感。有時候,看戲是為了放松;有時候,也希望看了2小時可以換來一些啟發。

    回覆刪除

謝謝,並期待繼續收到你的留言 ★ヾ(*´∀`*)ノ ★